
期刊信息
期刊中文名称: 城市学报
期刊英文名称: Journal of Urban Sciences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天津
语种: 中文
主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 天津大学
主编: 曾鹏
联系人: 牛金华
电话:022-27406857
Email:juseditor@163.com
ISSN号: 1005-278X
CN号: 12-1480/C
邮发代号: 6-316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33
韧性城市规划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
仇保兴;林斌辉;何毅文;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给原有城市防灾措施造成了极大挑战。韧性城市作为一个全新但尚未成熟的理论,是城市应对极端灾害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区别于编制传统规划,编制韧性城市规划时应从全局性、战略性角度思考极端灾害的防治措施。文章旨在解释韧性城市规划与一般应急安全规划的内涵差异,厘清系统维持力、恢复力、转型力耦合的规划施策逻辑,总结韧性城市规划编制思路中应打破的自我限制,构建涵盖时空、成本、生活质量等的多维度韧性城市建设目标体系,提出创新科研体制、强化技术韧性、聚焦韧性空间组团、模拟极端情景等韧性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并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完善韧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理论,科学积极地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韧性城市规划的目标体系研究
肖俊杰;邹滢;翟国方;薛国强;增强韧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而明确目标是规划成功的关键因素。韧性城市规划是应对多样化风险的有效策略,其规划目标体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规划的实施效果。韧性城市规划目标体系不仅涵盖减轻灾害风险的规划目标,还延伸至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福祉的长远愿景,确保城市在面对灾害时展现出强大的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尽管已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充分证明了韧性城市规划目标体系的重要性,但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在规划目标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和绩效指标的量化评估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采用适应性和系统性思维方式,以“愿景—目标—绩效指标”为逻辑主线,尝试构建韧性城市规划目标体系的通用框架。该框架旨在实现多层级治理、多阶段灾害管理、多灾害风险应对,以及多系统整合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调,为韧性城市规划指明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路线,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提供构建规划目标体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风险和挑战。
超大城市系统风险的韧性治理需求与规划响应策略
夏陈红;朱峻佚;王威;郭小东;马东辉;面对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需求,探索超大城市系统风险治理的出路是建设安全韧性型城市时必须正视的一大问题。文章基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的系统研究视角,从风险要素、风险演进两个方面深入剖析超大城市系统风险产生的本质,从全过程风险动态治理、多层次空间耦合嵌套、时空间协同发展三个方面解构超大城市风险治理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韧性治理”目标,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防灾韧性规划框架,探索多层级国土空间协同的韧性规划响应内容,提出“平急两用”的创新性规划实施路径,以期为新时期超大城市系统风险治理与安全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和理论指导。
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的系统路径与规划实践
石晓冬;张晓昕;冯雅薇;李翔;穆修帆;北京市作为大国首都和超大城市,灾害风险呈现出非线性、连锁性和跨域性等基本特征。北京市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统领,从前期战略谋划、理论研究、制度设计等方面展开了韧性规划探索,立足首都超大城市灾害风险特征和首都城市安全空间保障的相应要求,逐步从概念研究走向实践探索,形成“规划韧性”与“韧性规划”的工作体系框架,在四个维度搭建韧性城市建设规划指引和实施路径,在时间维度搭建全流程、全要素、全空间评估推演体系;在空间维度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空间组织模式,以空间的确定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在治理维度协同城市更新、灾后重建、平急两用等精细化治理契机,实现超前谋划,针灸式地提升城市对逆变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相对有限代价应对复杂风险挑战;在实施维度强调聚焦薄弱环节、关键领域与特殊人群,以灾害重建为关键,形成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推动韧性城市规划的有效传导。